查看原文
其他

申继亮:诺奖得主为什么能得奖?教育如何养其根,定其向?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

申继亮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养其根要定其向,明确人生价值和追求;养其根要蓄其力,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养其根要立其本,培养核心素养。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要着急他现在怎么样,回到我们的初心,养其根,俟其实。——申继亮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王登峰:“双减”+“双增”=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标发布——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为何、如何养其根,定其向?
作者|申继亮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将有哪些新进展?初中教育改革将怎样开展?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

公平问题解决以后,现在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质量。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对教育同样要高质量,特别是义务教育普及以后,核心是解决质量。质量怎么理解?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日前在“2021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上所做的主题报告,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释。报告内容干货多多,对于义务教育未来走向的思考非常有启发。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 申继亮
 
01
义务教育教材计划2023年修订完成投入使用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初中教育,在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关于初中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进展。
 
十八大以后,教育部全面启动了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修订工作,2014年率先开始了高中教材的修订,经过将近四年的时间,在2017年底、2018年初完成了普通高中的课程修订。随后,高中的教材也全部修订完了,到2022年,全国所有省市必须使用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无论是否启动新高考,明年必须是从高一年级使用新教材。这是目前高中课程教材修订的工作进展。
 
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在2019年1月份启动了课程修订工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国家教材委的专家委员会已经审议通过,接下来我们还要报教育部党组、国家教材委员会进一步审定。同时,我们很快要启动教材修订,大致的工作进度是希望今年年底能够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标,计划2023年,义教的教材修订完成投入使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初中的教育还是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的。借这个机会,我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尽管我来自于教育部,但我今天所讲的不代表教育部、不代表政策,只是我对政策的思考。政策以红头文件为准,不要以我今天说的话为准。
 
前两天我在一个场合讲,我也快60岁了,如果能活100岁的话,前半辈子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的课程修订和教材修订,我认为我这辈子干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
 
02
“义务教育阶段不要着急,关键看成长的质量”
 
我今天为什么要用《养其根,俟其实》作为标题?去年初中教育委员会换届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话,我还要坚持这个观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到底怎么定位,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不要着急,孩子表现如何,不要着急,关键看成长的质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数据。大家都知道PISA测试,它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由经合组织发起和组织的,目前有7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以15岁在校学生为主。测试的范围是阅读、数学、科学素养。一开始我们国家没参加,我到教育部工作以后,遇到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不要参加这个事情,因为他们一直邀请中国参加,当时的部领导最后定下来说,这个事我们要参加,但不能以国家的名义参加,所以就先让上海参加了。
 
2009年上海以一个市的名义参加了这个测试,三项,每一项总分都是第一。每三年进行次,2012年上海又参加了,又是第一。
 
接下来,2015年有四省市参加了,但是成绩有点变化,当时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一共四个省,数学第六、科学第十、阅读第二十四。有人开始说,上海不能代表中国,上海还是太发达了,这四个省市参加以后是不是反映了真实情况。
 
我先说这个测试的抽样不是我们抽样,是负责这个测试的组织来抽样,我们把学校名单给他们,把他们要的信息给他们,对方来抽样。比如:北京抽的是房山,不是我们选什么学校,是按照对方的模型去抽的。所以抽样是非常科学的,是有代表性的。
 
2018年四省市参加,三项第一。大家又信心百倍了,说我们基础教育在世界是一流的。79个国家的地区绝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我们在发达国家里面得了第一。从2009年,我们参加四次,三次得了第一。
 


其中的数据是,每周总时长1908.65分钟的学习时间,即31.8小时,每天6小时的课堂学习。在79个国家和地区里面,我们排第四位,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一周课堂教学实践的时长是比较长的,所以就来了第二个指标,学习效率。拿成绩除以学习时长就等于效率。
 
阅读是119.8分/小时,排名44位;数学118分/小时,排名46位;科学107.7分/小时,排名54位。问题就来了,我们成绩是比较好的,一算效率,我们并不是最好的。换句话讲,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我们所付出的时间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成绩相对高,人家分低,但花的时间少。
 
再一个是测试完以后有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团体、班级的归属感,我们大概排51位,生活满意度大概排61位。那么,问题又来了,也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我们快乐学习还做得不够,幸福感不是排在前面的。还有积极情绪体验,也是随年级升高在下降的,负面情绪体验随年级升高是上升的。
 
还有一个指标是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学习志向。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OECD平均为24.5%,中国学生的比例为16.8%。我们考了第一,但将来长大以后愿意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不多。那么,为什么要考第一,为什么要玩命花时间去学呢?原因可能是复杂的,这些年我我们的理想教育忽视了。就是说也可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所以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一片混乱,到底想干什么。考高分、考低分是一个方面,是选学校的一个前提,但是够了分,想学什么,还没有想明白。
 
所以这样的情况就要我们去反思,我们教育质量到底怎么样,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功利太短视。基础教育要打基础,不要着急去看到取得什么成绩。这是我对初中教育,甚至对小学义务教育的个人基本认识。
 
03
“养其根”要定其向、蓄其力、立其本
 
我以前讲过,北大的数学高才生为什么当了和尚?武汉大学学建筑的学生为什么离家出走?北大也好,清华也好,武大也好,离家出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大惊小怪,要反思我们在孩子人生理想、人生价值方面的一些观念,当然跟我们办学也有关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高质量发展。教育也一样,特别是基础教育。大家知道在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方面,这些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就近入学、取消小升初考试,包括教育部实行均衡发展督导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在保公平。当然这个公平如何理解,还是有不同观点的,最起码从形式上、从基本的规范上来讲,还是朝这个方向做了很大的努力。
 
公平问题解决以后,现在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质量。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对教育同样要高质量,特别是义务教育普及以后,核心是解决质量。
 
质量怎么理解?我举PISA例子就想说这个事情,我们考了世界第一,是不是就是质量第一?我们一定要打一个问号,包括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志向。
 
怎么办?养其根要定其向,明确人生价值和追求;养其根要蓄其力,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养其根要立其本,培养核心素养。

新教育实验的课程体系——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教育实验的立德树人——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


04
诺奖得主为什么能得奖?这6个因素息息相关
 
哈佛商学院对学生的调查:3%的人有长远而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了社会精英、行业领袖、政界要人。7%—10%的人有短期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律师或教授。不到60%的人目标不甚清晰,25年后,他们都是普通的职员。不到30%的人,他们没有任何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临时打工者,少数靠社会救济生活。这个结果可供我们参考,我们从中反思一个问题,就算是读了名牌大学,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将来也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前两年,我在起草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时,委托了一个机构做了调查。情况是这样的,在上万人的职业理想调查中,学生比较多地选择当“主持人”“网红”“老板”,愿意当工程师的仅2.06%,原因是工程师“辛苦”“又脏又累”“有时还有风险”。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忽视这个问题,孩子的志向、孩子的理想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一定是从小就开始要研究,家长要研究这个问题,老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园、小学,孩子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不让孩子进行多方面尝试,就发现不了孩子适合干什么,这就是我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不要固定到某一个方面,多尝试一些,孩子也在发现自己,你也在观察他适合干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有条件了,过去没条件,过去有多少家长能带孩子出去旅游、带孩子去一些地方搞一些活动?现在都有了。所以我觉得志向教育很重要。
 
要激发内在兴趣,逐渐明确人生方向,然后一辈子为之奋斗的,我认为这样才能真正在这个领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如何能够持久?第二个就是兴趣问题,我对创造力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得诺奖的人为什么能得?


不是智商高的问题,我们做了中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5个国家青少年创造力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在智商和聪明程度没任何差异,但是与这六个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1.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

2.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

3.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

4.反潮流精神

5.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

6.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
 
孩子的志向、兴趣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是我在北师大的一个同事做的研究结论,6-13岁,我们孩子的内在兴趣在不断地下降,逐渐由外在兴趣来主导。外在兴趣是什么呢?考了一个高分,表扬一下,是因为真的感兴趣而得来的高分数,还是为了讨好某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如果没有内在兴趣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要思考这些,这些考试考不出来,又没法去客观评价的,但我觉得这个事情对孩子一辈子成长都是最重要的。

05
“养其根,立其本”
 
养其根,立其本。本就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最后是要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上。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最后孩子离开了学校,这些学生到底怎么样,我们希望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什么?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对学生一辈子有用的、将来在社会上有意义的一些素养: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自主发展最主要解决的是,要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明确人生方向、有品质生活的人。这个别人替代不了,孩子真正未来想干什么,是他自己的事情,一定是从小到大,不断地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接纳自己,管控自我,成就自我。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认识自我。但现在的教育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方面又有多少呢?所以很多问题就是出在了自我认识上,这是根源。
 
比如初中阶段,我们经常讲青春期是逆反期,为什么逆反?为什么青春期是多事之秋呢?以前讲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这与他自我发展的阶段有直接关系。人的自我发展一辈子就几个关键期,3岁左右是个关键期,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出现,到初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心理学中,初中出问题是因为自我统一性紊乱造成的,就是“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是困扰孩子心理的主要问题,可能老师一句话的表扬能改变他一辈子,同学一句嘲讽的话可能毁掉他整个时期。这个时候有的孩子会出问题,就是自我的问题。
 
所有现在外控式的,到最后一旦撒手、一旦给他选择,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新高考改革就是给大家选择,高中有多样化发展,因为学生有不同个性特点。高中有多少孩子能很清晰地说,我适合学什么。大家还是在研究哪个容易得高分,哪个容易竞争。我们在设计方案、政策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能让孩子更好地基于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发展,有助于他实现自己个性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设计高中课程和对接高考的,但这个事能落实到什么程度?很多又异化了。
 
自主发展涉及到两大领域,一个是健康生活,一个是学会学习,在这两个方面是最直接的。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一定是在各种团体里生存发展的,所以OECD的核心素养是指,社会异质群体当中的不同能力,就是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现在,我们这个方面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按照OECD的理论,一个是个人的健康成长,一个是健康的社会生活,培养这些素养对一个人来讲是管一辈子的,对社会来讲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活氛围,这些是履行的道德准则。这也是德育相关的问题。
 
德育方面,我认为是所有学科里面开课时间最长的课程。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直到博士研究生都有思想政治课,持续时间最长,累计时间可能是最多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些方面不尽人意?我个人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讲,这次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完以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这12年,我们开思想政治课的初心是什么,我认为现在明确了,也具体了,就是这些课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社会参与、健全人格。开这些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育人的素质要体现在素养的养成上。
 
还有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重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06
初中教育改革该怎么办
 
基于这些理论思考后,我们初中教育的改革该怎么办?
 
第一,从注重教什么到关注为什么教。要让孩子感兴趣,要让他体会到学习是有意义的,体会到知识是有价值的。一定要问清楚为什么教。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里我反复说必须要把这句话写上,要围绕教师为什么教而思考。如果就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把教学任务完成而教,这是不行的。
 
另外,关于努力与兴趣也一样。如何才能解决兴趣的问题,不是简单说的努力很重要,努力不等于一切可能,这是东西方教育比较大的一个差异,西方人是能力固有观,我们是能力发展观。西方人为什么重视兴趣?因为他们认为,真正有成就是靠兴趣、特长。
 
第二,从注重共同基础到关注个性需求。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一说均衡,大家都弄成一样的。我认为,从人才成长、人的培养这个角度来讲,可能还要再反思。是不是每个学校都办成一样,就均衡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现在硬件没问题,设备没问题,关键是内涵。均衡是指什么?我个人的观点是,学校还是要有一点特色的,这与均衡不矛盾,不能太绝对化,每个孩子都学一样的东西,每个孩子都干一样的事情,这不是真正的均衡。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全面发展?我经常打一个比喻,全面发展不等于手伸出来五个手指都是一样长。把每一个手指头都能伸展出来了,虽然不一样长,但没关系,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全面发展。不管有多大的潜力,就发挥到极致,不要有被埋没的,允许几个方面不一样长。共同基础是最基本的,在保证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人的发展是连续的,从小会有一些共同性的东西,但随着长大不一样的东西会越来越显现,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到教育上,这些原则是不能忘记的。
 
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学同样的东西,创新哪来?我花了好长时间研究“创新”,我的观察是,一定是多样性的碰撞才有创新。传统文化继承不是靠每个人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了,你擅长研究老子,他擅长研究王阳明,没问题,研究老子的和研究王阳明的最后坐到一起一碰撞,所有的东西就出来了。如果所有的都得学,谁都学不透,最后啥都出不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以色列,弹丸之国,800万人口,为什么厉害?它是文化打架,美国是文化融合,不管怎么样,都是多元文化的对撞。我们现在怎么样呢?这些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有关系的,如果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个性,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人和人都不一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可能,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第三,从注重学科逻辑到关注生活逻辑。这次修订工作,理念是很坚定的,一定是以素养培养为中心,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特别强调学科实践,强调综合,如果没有这些要求,我们知识一定还是碎片化的。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支撑实践性、综合性教学的需求,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最费时费力的部分就是课标的第四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难点不在选什么,而是难在怎么组织呈现。将来大家会看到最大的变化在这里,更多的从孩子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
 
另外是分科和综合。这次我感觉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学科的种类没有压缩掉,其实有些可以综合。比如方案里明确要求的,我们的班会、少先队活动、劳动与法制,分着去上,一定是有重复的。其实可以统筹研究打通使用,变成主题式的,总之不要按照纯学术学科的体系给孩子教。
 
第四,延展空间和时间。初中阶段的发育发展是矛盾最集中的一个时期,生理、心理、思维认知都是一个关键巨变期,所以我们要创造空间,让孩子展示出他们的个性。因此,我们的学制要适当做点探索?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是否能够先打通?另外,我们的场馆学习可以增加一些,不能总是在学校里。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要着急他现在怎么样,回到我们的初心,养其根,俟其实。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小学校长论坛,本文为作者2021年10月16日在“2021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所作的主旨报告,原文标题为《申继亮:养其根,俟其实——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文中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